油气回收
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,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。冷凝法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,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,过饱和蒸汽冷凝成液态,回收油气的方法。一般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,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,根据挥发气的成分、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,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。一般按预冷、机械制冷等步骤来实现。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,为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,现已开发出一种使用冷量回用的技术,使进入回收装置的气体温度从环境温度下降至4℃左右,使气体中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。气体离开预冷器后进入浅冷级。可将气体温度冷却至-30℃~-50℃,根据需要设定,可回收油气中近一半的烃类物质。离开浅冷的油气进入深冷级,可冷却至-73℃到-110℃,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温度和进行压缩机的配置。
优点:工艺原理简单,经济效益最可观;
可直观的看到液态的回收油品;
安全性高;
自动化水平高 。
缺点:前期投资大。制冷能耗高,需要至少两个冷凝器切换工作,要提前开机制冷!
4、直接燃烧法
这种方法是将储运过程中产生的含烃气体直接氧化燃烧,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炭、水和空气作为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直接排放。该工艺流程仅作为一种控制油气排放的处理措施,其不能回收油品,也没有经济效益。
5、膜分离法
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,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 ,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,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,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。
优点:技术先进,工艺相对简单;
可直观的看到液态的回收油品;
安全性高;
自动化水平高
缺点:膜分离装置要求稳流、稳压气体。
研究应用
1、吸附法
以美国乔丹公司和丹麦库索深公司为代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,日本系统工程服务株式会社的硅胶+活性炭的吸附装置和硅胶吸附装置。日本国东京都条例规定,油气浓度≥1vol%,禁止使用可燃性活性炭吸附剂,日本国内禁止使用膜分离法和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。
国内建6套活性炭吸附油气回收装置,其中5套为进口的产品,除华北某炼油厂铁路装车用的油气回收装置使用情况尚可外。有3套用于油库的装置因鹤管密闭和油气收集系统的问题,装置的实际运行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。西北某炼油厂1套装置建立已5年多一直闲置。仅有的1套国产吸附装置投入使用时间不长,由于经常换活性炭,一换就是好几吨,运行成本太大,也处于停运行状态 。
2、吸收法
由于吸收法有着其致命的缺陷,很少单独使用。欧美地区极少见到吸收法油气回收设备的应用。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,国内建了3套,专用吸收剂方法两套,柴油吸收剂1套。从已经在用装置的运行效果来看,在几种油气回收技术中,吸收法的回收率是最低的。国内首次自主研发的油气回收设备就是采用“吸收法” ,2004-2005年,在中石化科技部的直接领导下,江苏工业学院的黄维秋教授带领其团队-----江苏工业学院产学研基地,采用专用吸收剂AbsFov-97成功的研制出“吸收法”油气回收设备,安装在
九江石化公司,运行正常。只是,随着国家《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的施行,这套装置已经无法达标。